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既是具体实践的需要,也是抓落实的有效路径。党员干部必须对标对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实情、找问题、解民忧,以“真功夫”破除“假把式”,推动真调查、深研究、出成效。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足以说明基层调研的重要性。调查的全面性,决定了研究的可行性,但是近年来形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比如有的调研走过场、搞形式,现场成了“秀场”,有的是“彩排式”路线、“念稿子式”调研,有的是只看门面不看后院、只看窗口不看旮旯、只看好的不看差的。这种调查研究完全看不到实际问题、找不出基层所需,无异于“掩耳盗铃”。
党员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不能“走马观花”只看“光鲜面”,要真情实意下基层入企业,脚上多沾泥土、口中多唠“家常话”,多到百姓的屋头坐一坐,多到村里的偏僻角落看一看,多收集基层的“原汁原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一手资料。
调查研究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党中央要求,要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不解决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犹如拍照,多聚焦一个问题,镜头就能多拍一层,聚焦的越多、越细,“画像”就越聚焦、越清晰、越全面,就越接近事实真相。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蹲点式”调研,不预约、不指定,一竿子插到底,到最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去,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和互联网技术,系统收集、问询群众意见和想法。对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深入分析、复盘,抽丝剥茧、解剖麻雀,由此及彼、交叉验证,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可以说,能否推出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取得实效是衡量调查研究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尺。实际中,有的单位在研究解决对策中,措施和目标不能实事求是,“笼统式”“快进式”的措施往往“中不了靶心”“挖不出病灶”,甚至会辜负百姓和企业的信任。
破解复杂难题,必须“真刀真枪”。党员干部要深入分析真实情况,善于从问题的根本、矛盾的主次中抓住要害,并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配好“药方”、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认识,多发挥集体决策作用,集众智、合众力,分步骤、有计划地制定“硬核”措施,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