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5-12-13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古井园保护区:守好生态法治红线,绘就和谐共生画卷

作者: 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12-31 17:22:45   来源: 原创    点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化作全民守护生态的行动自觉。生态文明建设承载着民族永续发展的厚重使命,而严守生态法治红线,无疑是护航绿水青山的利器,唯有将法规落实到位,方能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

执法为刃:斩断破坏生态的“黑手”。岳西古井园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故事,便是生态法治的生动演绎。村民孙某某心存侥幸,在保护区内擅自毁林数亩,大兴土木建养猪场,面对巡查人员的拆除指令,还满脸疑惑、拒不配合。保护区管理中心果断出击,联合多方力量组成专班,带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上门普法。条例第二十六条写得明明白白,保护区内严禁破坏性行为,孙某某的违建显然逾越“红线”。一番苦口婆心后,孙某某幡然醒悟,迅速拆除违建、复绿山林,还转型成生态管护员,用亲身经历向乡亲传递环保理念。

蜕变之光:个体转变彰显法治力量。孙某某的身份反转,意义远超个人层面。于他自己,从违法者蜕变至守护者,彰显法治意识彻底觉醒;对保护区而言,执法既有雷霆手段,又饱含人文温度,既捍卫法规威严,又借此打造出环保“活招牌”;往大处看,此事宛如一记警钟,敲响在全社会耳畔,直观呈现依法护生态的必要性与实操性,为全民普法注入鲜活案例。

乱象之殇:生态破坏频发敲响警钟。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但在一些地方,开垦山地种植农作物、砍伐树木培植药材、破坏山体、肆意排污、盗挖珍稀野生植物、乱丢垃圾、践踏珍稀植被等破坏生态资源的乱象尚时有发生。追根溯垦源,是不少人法治观念淡薄,心存侥幸,没把生态法规当回事。

破局之策:多维度织密生态法治网。扭转困局,需打出一套“组合拳”。执法层面,监管部门要化身“生态卫士”,效仿“绿盾”专项行动,主动亮剑严查违法行径。定期巡检、突击排查双管齐下,一旦锁定问题,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精准惩处,高额罚款、责令整改、刑事追责一个不落,让违法者付出惨痛代价。

普法宣传同样不能缺位。法规不能只躺在文件里,要走进百姓生活。线上借助短视频平台科普保护区法规,用动画还原违法场景,生动又吸睛;线下开展“普法进乡村”“送法入校园”活动,邀请执法人员“以案说法”,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保护区周边村落,不妨设立“生态法治宣传栏”,实时更新法规解读、本地执法成果,让村民抬眼可见、入脑入心。

愿景之盼:携手共绘和谐共生蓝图。生态兴则文明兴,守护自然保护区,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生态家底。当每位公民心怀敬畏、遵规守法,当执法者公正严谨、监管密不透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必将在华夏大地徐徐铺展。彼时,“开窗见绿、出门入园”不再是空想,美丽中国触手可及。期待你我携手同行,奔赴这场意义非凡的生态之约,也欢迎大家踊跃分享身边的环保小事,点滴汇聚,共守生态家园!


           
网站首页|信息公开|要闻播报|宣传教育|基层动态|审查调查|巡察工作
中共岳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岳西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12458号-1  皖公网安备 34082802000733号  徽信网络制作开发
未经 http://www.aqyxjjjc.gov.cn 同意,不得转载本站所有的信息